放水节:充满浓郁民俗风味的“天府盛会”

2018-04-15 10:35:08来源:海外网
字号:

每年清明节,都江堰都会举办充满浓郁民俗风味的放水节。被誉为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天府盛会”。该节始于公元978年,一年一度,后人以此纪念率众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并造福成都平原的李冰父子。它展现了川西民俗文化,再现了成都平原漫长的农耕发展历史,具有弘扬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放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拜水大典。“咚咚咚”三声礼炮,身强力壮的堰工奋力砍断鱼嘴前阻断内江杩槎上的绑索,河滩上的人群用力拉绳,杩槎解体倒下,江水顷刻奔涌而下。在现场,水是如此柔美,宛如婀娜少女般妩媚,却又那么雄丽,似乎浑然融入了鲧、大禹、杜宇、螯灵、蚕丛等治水先贤们的血液,汹涌而下,势不可挡。整个画面蔚为壮观、波澜壮阔,在江水一泻千里气吞山河的咆哮刹那间,深感人类智慧的伟大和神奇!

1523760079980525.png

古蜀先民的伟大和智慧

杩槎是将三根树木棒的顶端都用粗壮绳索扎在一起构成的三角架,它和签子、捶笆等一起,填土筑堤,可截断流水。现场粗绳绑扎的三棵大树棒如金字塔状,给人一种古朴粗犷向上的感觉。仪式中,麻绳、竹绳、竹笼、杩槎和各种服饰,仿佛就是“藤”“布”文化元素的演义,水是否也绽放出新的生命,穿越千年历史,把古蜀治水先贤和李冰父子的精神血液融入滔滔江水,接引到了蜀人族群之中,一起共舞,一起欢呼。

都江堰放水节拜水大典给我们深刻展示了三个符号元素:水、藤、布。

1523760114814900.png

拜水节水、藤、布代表图片

每年的放水节都是向世人展示民族文化的绝佳机会。都江堰的水利工程、青城山的自然风光以及道教文化是构成四川都江堰世界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放水节里更容易让游客感受到其独特魅力。青城山道教建筑的一大特点即是就地取材,融入自然,所以藤、棕、竹是古蜀先民们搭建房子的重要材料。同时,这也致使四川的藤编、竹编、棕编、蜀锦、蜀绣以及织布技术名扬海内外。

“藤”和“布”是支撑拜水仪式的主要内容。这个内容元素丰富多彩,其应用无限广阔,涵盖人类生产生活的各方面。以“藤、布”为代表的这些中华1民族传统手工艺对很多人而言,其实并不陌生。藤编、竹编、棕编等民间手工艺制品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家具、茶楼、咖啡厅、装饰工艺品等领域。农耕时期,全国很多地区一些传统村落里的原居民常常会在农耕闲暇之余,以土生土长的天然藤蔓和植物苎麻为原材料,按传统工艺精心制作藤编、竹编、棕编和用于遮身保暖的棉麻、夏布等生活日用品。

全国“藤”的产品分布非常广泛,沿海地区在产品创意创新上走在了全国行业前头。在“布”众多产品范围中夏布最具代表性,夏布其实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麻布,因其透气性好,以前主要用于制作夏季服装和蚊帐,故名夏布。生产夏布的天然植物原料“苎麻”全国也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江西三地,在世界纺织行业中,因夏布取材天然植物、古老工艺制作,故有“活化石”之称。

1523760156722612.png

藤、布产品代表图片

锦、绣就更不用说了,这些精美的非遗手工艺产品蕴含了丰富的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民用产品中最具特色的一个代表。他们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先民们通过融入自然、顺应自然持续循环发展的方式,所取得的伟大创造发明,内含 “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这些宝贵的非遗产品体现了中华民族先贤们的创造灵感、想象力和聪明才智,更展现了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悠久灿烂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的高度自信心。

翻开中华文明文化的文字记载在字里行间里我们就会诱发对“藤”和“布”的情感,触动我们感知“藤”和“布”神奇以及感人的故事。关于“藤”和“布”在中国的大地上传奇感人事有很多,他们不仅在应用功能上给我们展现感动,在美丽的传说故事中更是体现了它的弥足珍贵和美好吉祥的寓意,但美丽的故事总有它一个美好的开始。

这个故事可以从人类之母女娲和伏羲说起,《山海经》记载人类之母女娲人身蛇尾用藤条和树叶为衣服(藤就是布)并用青藤搅泥创造了人类 。伏羲相传其人首蛇身,藤条和树叶为围巾,他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用于捕鱼打猎。女娲身上的青藤和树叶是不是创世前混沌大地上最早“布”的雏形呢?青藤搅泥造人更印证了人类和“藤”千丝万缕的联系。

“藤”不仅创造了人,它还时刻帮助人,为人解难。在这方面得到帮助最有代表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山海经》记载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高山采药时被困山中,就是用青藤花了三年时间,往上搭了360层,绑扎搭起架子才爬上山顶并得救出来的,这也预示了“藤”有帮助人类战胜困难摆脱危险获得成功的寓意。“藤”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布”就是关爱和温暖的代名词,在现实生活中它也确实是这样为我们美好呈现和述说。如果说炎帝是“藤”的化身,黄帝就是“布”的化身,因为黄帝他是中华民族的创始人,在传说中他是管理风雨雷电的神,他发明了衣服(就是布),教会人们遮体御寒。“布”当它依附于人的身体就和人演义了无数的感人场景。

好的创意和产品形式都有它美好的故事和寓意,传说大禹当年治水一个巨大的岩石挡住去路,他就用捆在腰间的苎麻织带(就是夏布)紧了又紧,并产生巨大力气把挡路的巨石推倒。也寓意了“藤”等植物布匹是给人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

嫘祖,出生在西陵(今四川省盐亭县境内)是黄帝的正妃,她贤惠、善良,又是教民养蚕缫丝的创始人。

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在练习书法上就是通过“看石、看云、看藤”三步曲不断在自然中找寻答案,不断思考文字与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联系,不断在观察中去感悟,终于在书法艺术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1523760189854120.png

看石看云看藤三看成就书圣王羲之

这些精彩的故事告诉人们,远古先民或许就是从利用藤、使用藤和观察藤感悟到用它记录简单事情,这些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品质特征,陪伴我们不畏艰险,努力、充满自信地茁壮成长。(蒋伟)

责编:樊小菲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