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纪中:追《冰与火之歌》的大侠和他的武林秘籍

2017-08-21 09:49:59来源:海外网
字号:

从武侠到仙侠,中国的影视作品的类型随着文学创作题材的改变而改变。但是在九天揽月、五洋捉鳖、轮回三世、一醉万年的上仙们占领屏幕的时候,也难免有人怀念曾经布衣肉身执剑江湖的大侠。

至少,至少有整整一代中国人,是披着床单练着“点穴”长大的。在他们的梦里有落红成阵的桃花岛、有终南山后的活死人墓、有风陵渡口初相见、有塞上牛羊空许约,更有国有家,有亢龙有悔的侠,和死守襄阳的义。甚至对于相当一部分外国人,武侠,是他们翻开中华文明的扉页。

也许吧,当我们已经用上“一代人”来描述一种文化现象时,这种“文化现象”就渐渐被束之高阁,只用于偶尔的情怀买卖了。但是所幸,还有一些人,在武侠题材式微的今天依然坚守着它的精神。

张纪中,就是其中之一。

微信图片_20170821095401.jpg

张纪中接受NEBULAR采访

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

东邪黄药师大概是金庸笔下最讨喜的人物之一。文武双绝,情深且寿,遗世独立…最重要的是,他文艺得一塌糊涂--桃花岛可以杀人于无形的武功招数,全都有醉人的名号。

可怖的人皮面具盖不住摄人心魄的碧海潮生曲,一如一脸的大胡子遮不了张纪中营造氛围和感知色彩的能力。张纪中的武侠片,画面和选角向来多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记忆点,大抵也是因为他对于江湖快意,侠骨柔情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深化。

别人拍梅超风,拍的是走火入魔的疯婆娘;他拍梅若华,拍的是被师父师兄娇纵的小师妹。他说,她是美的,必须是美的,就算使的是九阴白骨掌那样阴毒的功夫。那段时间有人来试镜他都先看手,千挑万选请出了跳着“雀之灵”的杨丽萍。

当年为拍《神雕侠侣》,张导翻山越岭取景,男女主角在冰冷的瀑布里一遍遍地演,初出茅庐的神仙姐姐刘亦菲甚至差点被水流卷走。而如今技术的发展让演员们可以只在棚内完成表演,虚化的外景和明艳的色彩都可以倚仗后期。我们问他对此怎么看,他没有正面回答。

“现在的武侠片有一个误区,武居多,侠居少。武侠啊,骨子里是一种浪漫主义。什么是浪漫的色彩呢?我给你们举个例子,”他带着轻缓的笑意,“我们都觉得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应该是色彩很鲜艳的,但你们想象一下,春天烟雨蒙蒙的样子,它其实是近乎黑白的。”

几欲乱真的抠图和眼花缭乱的特效很多时候都是画蛇添足。于无声处听惊雷,能体悟到没有颜色的生机,才是浪漫。

也难怪了,十几年过去,说起江湖,很多人第一时间想起的还是张纪中镜头里竹笠布衣跑过竹林的令狐冲。

手握灵珠常奋笔,心开天籁不吹箫

移动终端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转投入网剧的阵营,当年张纪中版《笑傲江湖》播出时主题曲那一句“心还在,人去了”准时从千家万户的客厅里同时响起的情景,怕是不会再多见了。然而就像张纪中几十年如一日留着的胡子一样,他身上属于江湖人的率直和豪爽也并没有随着时代和内容形式改变。

“不管什么样的改变内容总是第一的。”当被问及监制网剧与以往的影视剧制作经历有什么不同时,张纪中有些固执的坚持,“我们所要做的改变只是利用现有的技术让我们的制作更精良,故事更完整。

如果我们只是趁着网络的审查比一般电视剧松一些就往里加入暴力和色情的元素以吸引眼球,为了增加广告投放去‘做’点击量,启用小鲜肉……这只能越变越庸俗。”

“你如果要比较,怎么不比比《冰与火之歌》呢?” 他音调上扬。

由美国电视网HBO推出的,同样作为大IP改编剧的《权利的游戏》(改编自小说《冰与火之歌》),显然是行业里的佼佼者。

在美国较为完善的分级制度下,这部充斥着大量血腥和裸露镜头的大型中世纪奇幻史诗凭借宏大缜密的剧情和堪比电影的精良制作收获了超高的人气和大量的足金奖项。

张纪中毫不掩饰其对《冰火》的欣赏和对国产网剧比之不足的憾恨。他坦言看《冰火》主要是看人家的制作和故事,希望国内的导演编剧能学着把故事讲好。

在网剧的投资丝毫不逊于传统电视剧的今天,我们不可以再用预算不足作为作品不如人意的托词。制作方也不可以一味追求流量,把大量资金用于小花旦小鲜肉的片酬致使制作经费紧张。

这些话近年来也算是老生常谈了,像全真派的牛鼻子道士们整肃又冗长的教条,太容易被新生代们斥为因循守旧。可张纪中还是自顾自地把艺术工作者的责任感强调了一遍又一遍:要不断创作,要明白自己传播的价值真谛。

我们做的不是快餐啊!”他说,“如果你是厨子是餐厅老板,也不能把这种会造成慢性中毒的东西卖给食客吃!”

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既然说到了中外网剧的对比,就不得不提一提中国的文化输出了。

比起日本的动漫和韩国的流行音乐,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落于人后多时了。可我们明明拥有令人目眩的文明,文化、历史、宗教、民族,哪一点都可称道。

一直以来,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为自己悠久而浩瀚的文明自豪的。诚然,我们独特而深厚,是不易也不该在文化上寄人篱下的。但大概也是因为我们可以夸耀的太多,能够挖掘的又太深,才失了平易近人的口碑。

《射雕英雄传》里,蓉儿为了留住七公教郭靖武功大展厨艺,从叫化鸡到好逑汤,从二十四桥明月夜到玉笛谁家听落梅,极尽精巧之能事。然而到留无可留的时候,她才搬出了自己的撒手锏--豆腐,白菜。

老饕们都懂,越是简单的食材,越考验厨师的手艺。返璞归真,是放诸四海皆准的通行证。

治大国如烹小鲜,文化传播也一样。

“不能被传播出去的文化它的价值就无法体现,但是由于文化环境的不同,我们很容易理解的剧情和场景往往很难被外国人接受。”张纪中说,“更何况,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人自己都不一定说得出所以然。孔子学院开了那么多年,要你当场简述一下儒家文化有多少人做得到?所以如何做好减法,去掉晦涩难懂的部分,让中国文化变得易于传播和接受,是我们这些从业者要思考的问题。”

宋末明初,明教自波斯传入中土,能被接受靠的就是济世救苦的普世价值。

而后它渐渐被本土化以至脱离波斯总教的控制,则靠中原文明强大的独特性和包容力。

“我们既要避免文化的同质化,又要避免文化领域的殖民主义。我们应该保有开放的心态,在此基础上打破原有的文化认知壁垒,寻求一种共通的价值观。” 张纪中这样总结。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侠客总是潇洒又仗义的,就像张纪中作品里的乘风来去快意恩仇的高手们,他们身上寄托着中国人的暴力美学和浪漫情怀。然而如张纪中一般一直坚持着武侠精神的人们也总是不忘事事提醒大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我想,为传播中国文化孜孜不倦上下求索,也是称得起“为国为民”的。

转眼《权力的游戏》第七季又快要接近尾声,不知道张大侠是不是又在跟身边的年轻人打听讨论剧情了呢?(NEBULAR)

责编:关皓、朱剑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