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骨禅心 ——禅文化与侠文化的交融

2017-08-04 02:55:43来源:海外网
字号:

侠文化自春秋战国以来不断发展,当时的显学墨家,就是一个侠客组织,以一己之力,挡不义之战。除墨家外,这时期因为社会阶层的变动出现了侠客群体,他们怀着“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为国家和宗族服务。司马迁作《刺客列传》,颂扬当时的侠者,“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以荆轲为代表的侠客之身涉险,信守承诺,得到了历史浓墨重彩的书写和铭记。

1501786780424511.jpg

此后,侠文化不断发展壮大,作为中华文化孕育出的人格典范,侠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发展密切相连。汉代佛家传入中国,唐代以后三教合一,儒释道文化称为中华文化的基础。相应的,侠客们也在儒释道文化中浸染,更为丰富。侠者的人格结构,也可清晰看到这三种文化的影响。偏重儒家文化的侠客,有着深沉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怀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理想,以天下为己任,气吞四海;偏重道家文化的侠者,性情率真自然,纯心真情,宁静隐逸,无视功名利禄;偏重佛家文化的侠者,追求精神思辨,望见大智慧,冥思修行,万事皆空,六根清净。但往往武学奥义,皆在思辨当中,所谓无招胜有招,只有当一个人性情修为臻于化境,才能与最高武学境界对话。

1501786808873341.jpg

佛教本土化的成果是禅宗,而禅者一词也具备了佛家修行人的灵性智慧之义,因此我认为,深受佛家文化影响的侠者,可称为禅侠。禅侠是侠者中的一部分,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一部分,更是人格结构构成的一部分。
若具体来说,侠者,是潇洒自如,从容超脱,远离名缰利锁,不受红尘纷扰影响;禅者,是心无挂碍,五蕴皆空,远离颠倒梦想,只求修行安宁;侠士与禅者,追求的都是心灵自由,也以此普度众生,正是有超脱常人和勘破红尘的心灵才能成为侠者和禅者。但同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禅者虽隐,气节高张,无论是侠者还是禅者,都会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仁心救世。

在历史上,佛家从未远离国家兴亡,在明代倭寇横行的时期,僧兵就是抵御外侮重要的生力军,并且曾极大地打击了倭寇。在众多武侠小说的描绘当中,佛家也从未远离过武林, “天下武功出少林”,《易筋经》也被武侠小说当做武林绝学。佛家曾经江湖风云,英侠辈出,不应被我们忘记。

1501786832980778.jpg

少林扫地僧或称无名老僧,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武功极高的高僧,深藏不露,隐居于少林藏经阁,日常功课是扫地。在少室山上的武林大会上,轻松收服萧远山、慕容博,并且能识破各人练功的破绽;《神雕侠侣》中的一灯大师,以大理“一阳指”自成一派,武学修为登峰造极,而且慈悲心肠普度众生,不惜以自己的性命感化裘千仞;《倚天屠龙记》里的空见,少林四大神僧之首,为人慈悲为怀,内功与外功均登峰造极……这些佛家禅者不仅是侠者,更是可以堪称一代宗师的大侠!
佛家辩经的场面称得上是思想上的刀光剑影,激烈程度不亚于一场厮杀。理不辨不明,为追寻经典义理,辩论双方不惜面红耳赤,至于声调抑扬顿挫,手势体势并用,完全是一场思想上的武林争霸。在经典义理的竞技场,辩经的禅者们都是相互较量的大侠。

1501786852376578.jpg

虽然禅意味着心怀慈悲,普度众生,在侠文化快意果决精神的映照之下,讲究“破”与“立”,挥智慧剑,斩烦恼丝。

佛家文化与侠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互相交融,互相影响,为我们的行为规范和心灵世界追寻出一条通往智慧豪气的道路,形成以中华文化为根基的特殊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张纪中)

责编:关皓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